第四章
《量獨立於位置而存在》


要證明一個數學存在就必須把它構造出來。關於數的理論,在證明“數有陰陽” 這個命題上,要運用構造性證明。構造證明是我直覺上嚴格的實踐著的一個基本工作。

一個數非物質虛無形式的存在與邏輯上的可定義性沒有矛盾。這個現象得益于數的自然本性:可數性與非實形質存在的二元性。在邏輯上,量的概念可以獨立于位置而存在,使得“虛無”與“虛無”,虛無與實體,實體與實體之間的對待完全是自身性的了,它們自動形成了度量關係的不變性,可攜帶性。

有了上述的理论基础,我们便可“模仿”逻辑构造程式,将二元性构造为二元集合“。

基本逻辑元可以列为基本元素(Urelemente sind in der Mengenlehre Elemente, die selbst keine Elemente enthalten.)

基本元素本身不是集合,但是形成集合元素的東西。因此,從這裡,哲學中的二元存在可以描述為數理中的二元集合。具體到中國原始數學,早已具有現成的幾何“產品”,這就是我們重複多次的大一分二的“陰陽”分和理論“易以二生數”易數之方圓,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九九邏輯正方維方矩陣。兩者同出而異名。將它們的度量關係合併“鑲入”天文學,有了《周髀算經》。它屬於數學經典之王,包含最精緻邏輯結構,完備的數學理論,因而,也是最難精通的數理哲學讀本。本人的這本《中國原始數學》在嚴格意義上,充其量可算的上是《周髀算經》的學習心得。

獨立于位置的量是形成度量關係的基礎,它更為廣泛用途將在空間法則中彰顯出來。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