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幾何學題篇引言
《二》 幾何學的基本邏輯概念爻
《三》 天符經
《四》 自然數是三個三角形數之和
《五》 什麼是四象 五行八卦九疇
《六》 中國算盤和九九邏輯圖
《七》 通天连列图
《八》 四易原位結構圖
《九》 九图中國文化的經典的結構1
《十》 中國文化的經典的結構2
《十一》 中國文化的經典的結構3
《十二》 中國文化的經典的結構4
《十三》 中國文化的經典的結構5
[作者:戊戌]
自在许多论坛中贴出《通天连列传》《通地连列传》《连山传》后,有许多朋友不太理解其中的涵义,为了朋友们能通读我在前面发的《通天连列传》《通地连列传》《连山传》等国学书传,在本篇,我将采用“学题”的方式来进行解释,我认为朋友们通过学题的提示后,应能对以上书传有大体上的了解。
《谷梁传》卷一 见 学题一、学题二、学题三 学题一、学题二、学题三是我中华文化早期的一部理论书传,其学称为《谷梁传》。学题一、二、三是《谷梁传》的开篇写作,因此称其为“卷一”。 学题一的国学学称为《伏羲氏》,“伏羲”理论所表达的是数学和物理,其数学理论已达到“九级数论导引”,但在该层面的写作仅是抽象性的。 学题二,即是学题一中的白色部分的理论。把它分解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区别黑色部分的理论,同时更清晰表达白色部分的理论。请注意学题中间的“心盘”。 学题三,即是学题一中的黑色部分的理论。把它分解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区别黑色部分的理论,同时更清晰表达黑色部分的理论。请注意学题中间的“心盘”。 《谷梁传》卷二 见学题四、学题五、学题六 学题五、学题六是在学题四的理论基础上划分出来的。学题四的国学学称是《炎帝》。由于《炎帝》的眼睛是黑色的,所以划分产生的学题五、学题六中的各四个点子是黑色的,学题五、学题六的“心盘”与学题四是一致的。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曾经说过,汉字诞生于《易》,在本篇的阐述中,我将以解汉字的方式来和大家一起认识《谷梁传》,当然,喜欢数学的朋友也可以在其中找到所要的东西。 汉字《八》,见学题四。“八”左边的一笔,是指学题四中“炎帝”的眼睛,“八”右边的一笔是指学题四中那个半边黑心。 汉字《二》,见学题五、学题六。是指学题五、学题六中间的半边黑心。“二”字上面的一笔,是指学题五、六中黑心的黑面,“二”字下面的一笔是指“心盘”的黑白分界线。 汉字《同》。“同”是指学题五之中的整个“心盘”。“同”字的外框是学题五中的那个四方外线它是象曰的标志,“同”字中上面的一横笔,是指“心盘”的上半边,“同”字中的“口”是指心盘的下半边。 汉字《合》是指学题六的整个心盘。“合”字上面的两笔,是指学题六中斜角方块的上半节,它是 彖曰的标志,“合”字中的一横是指心盘黑色的半边,“合”字下面的“口”是指心盘下半边的白面。 汉字《雨》 中间直型的一笔,是指学题五、学题六之间的分界线,“雨”字上面一横的两头,左边是指学题五心盘的黑面,右边是指学题六心盘的黑面,“雨”字中的外框是采用学题五中象曰的题材,结合了“雨”字上面一笔分两头的理论,“雨”字里面的四短横,是指学题五、学题六中各自的四个“黑点”。 汉字《心》 左边的一点是指学题四的半边黑心,中间一点是指学题五的半边黑心,右边一点是指学题六的半边黑心,“心”字下面的一笔是采用的学题四、五、六中整个心盘白面外圈的半圆线。 汉字《卵》 左边的外框,是采用学题七中黑白心外圈线,左边的一点是指学题八的半边黑心,“卵”字右边的外框,是采用学题九中的整个黑白外圈线,右边的一点是指学题九中的半边黑心。 汉字《美、姜、善》 上面的两笔,左边一笔是指学题八中的半边黑心,右边一笔是指学题九中的半边黑心。 汉字《命》 上面两笔是指是指学题八、学题九中两个斜型方框的上半节,“命”字里的一横是指学题八、九中方块内靠上的黑点,“命”字下边靠左的“口”是指学题八中心盘的白色面,右边的“卩”是指学题九中心盘的白色面。 《谷梁传》卷一百二十三 见学题十、学题十一、学题十二 学题十,学称仍是《炎帝》。这位《炎帝》是斜型。学题十一、十二是从学题十的理论中分解出来的表达方式。 汉字《人》 开头的一笔是指学题十中那位《炎帝》的眼睛,我在学题十中划一条线的意思就是想说明这一点。“人”字的开头的一笔有两种理论,其一表示“炎帝”是斜型的,其二表示“炎帝”的眼睛,“人”字右边的一笔是指这位“炎帝”的那个半边黑心。《周易》中的“利见大,人”就是指的这位《炎帝》。 汉字《以》 是指学题十一、学题十二中的两个半边黑心,“以”按中间的斜空间为界,开头的三笔是指学题十一中的半边黑心,以下的两笔是指学题十二中的半边黑心。两个半边黑心一正一反。 汉字《雲》 下面的半节是表示“雨”字的理论产生和书写作用法,是用于《炎帝》体系中所划分出来的立型数学理论,“雲”字上半节的变形的“雨”字,是表达《炎帝》体系中划分出来的斜型数学理论。《周易》中的“雲行”是指的学题十一、十二中的理论,“雨施”表达的是学题五、六中的理论。 《谷梁传》卷一百八十八 见学题十三、学题十四、学题十五 学题十三的学称仍然是《炎帝》。这位《炎帝》也是斜型方位,但与学题十的那位《炎帝》所斜的方位不同,学题十四、学题十五仍是学题十三的理论表达方式。 汉字《入》 左边一短笔是指《炎帝》的半边黑心,右边的一长笔,是指这位《炎帝》的眼睛。《人》与《入》的区别就在于此。 汉字《半》 中间的一长直笔,是指学题十四中的通上下的两个方块角,也指“彖曰”,“半”字中的两横,是指学题十五中的正方块,即“象曰”。“半”字中左上角的一挑,是指学题十四的半边黑心,右上角的一笔,是指学题十五的半边黑心。 汉字《霄》 上面的变形“雨”是指学题十四,下面的“肖”是指学题十五。 《谷梁传》卷二百四十八 见学题十六、学题十七、学题十八 学题十六,还是《炎帝》,不过这位《炎帝》是倒立型。学题十七、学题十八仍是学题十六的理论表达方式。 汉字《忄》 左边一笔是指《炎帝》的半边黑心,中间的一直笔,是指“黑心”与“白心”的分界线,右边的一笔,是指《炎帝》的眼睛。 汉字《州》 左边一点是指《炎帝》的半边黑心,左边的一弯笔是指《炎帝》对面的虚线,“州”字中间的一点,是指学题十七的半边黑心,中间的一直笔,是指学题十七中上下通心的黑白分界线,“州”字右边的一点,是指学题十八中的半边黑心,右边的一直笔,是指学题十八中通上下的黑白分界线。 汉字《平》 其中两横,指示学题十七、学题十八是“象曰”,中间一直笔是学题十七、十八的分界线(各为“象曰”),“平”字中间左边一点是指学题十七的半边黑心,右边一点是指学题十八的半边黑心。 汉字《霜》 下面左边的“木”是指学题十六。也指那位倒型的《炎帝》。下面右边的“目”是指学题十七、十八中的上下两个黑点,“目”字的外框,是指学题十七、十八是“象曰”。“霜”字上面的变形“雨”,是指学题十七、十八中的各自四个黑点。《周易》中的“履霜坚冰至”,是表达的学题七、学题八、学题九、学题十六、学题十七、学题十八之中的数学理论,《周易》中的“利贞”是表达的学题十六与学题十八之中的数学理论。 《谷梁传》卷三万三千七百六十九 见学题十九、学题二十、学题二十一 《谷梁传》的写作,是使用的第三代(繁体)汉字体系,也是中国早期编写的“数学”大传。《谷梁传》分为上下两传,上传的“卷文”是三万三千七百六十八卷,下传的“卷文”也是三万三千七百六十八卷,全传共六万七千五百三十六卷。从对历史上文献的考证,拥有《谷梁传》全文的,只有在下的师门。中国社科院、中国考古研究院所保存的也并不完整。 《谷梁传》上传的卷一是学题一、学题二、学题三,下传的卷一(学题十九、学题二十、学题二十一)但卷文则排到了三万三千七百六十九卷。 学题二十、学题二十一所表达的数学理论,是从学题一中的黑面里化生出来的,在理论的划分过程中,除掉了白色的一面,但保留了白色一面的半边黑心。 《谷梁传》的每一卷“文章”的格式,在《连山》《归藏》中称《三苗》,在《周书》中称作《三载考妣》,也称《三载考绩》。 《谷梁传》卷三万三千七百七十八 见学题二十二、学题二十三、学题二十四 学题二十二的学称为《黄帝》。学题二十三、二十四是在这位《黄帝》理论中划分出来的书面表达方式。《黄帝》的眼睛和“心”是白色的,所以学题二十三、学题二十四写作表达的焦点,就是“白色的小圆框”。 学题二十二中这位《黄帝》的半边心和眼睛是白色的,在汉字中是用小《十》来表示,如汉字中《草、花、艾》上面的两个小“十”字,左边的小十字是指《黄帝》的“心”,右边的小十字是指《黄帝》的眼睛。 汉字《品》 上面的一个口是指学题二十二中的半边白心,下面左边的口是指学题二十三中的半边白心,下边靠右的边的口,是指学题二十四中的半边白心。 汉字《吟》 是指学题二十四。“吟”字左边的口,是学题二十四中的半边白心,右边“今”字上面的两笔,是指学题二十四中斜型方块的上半节,“今”字中间的一短横,是指学题二十四中的半边黑心,“今”字下面的一笔,是指学题二十四中两个斜型方块中有半边黑心的那个半边方块角。 汉字《两》 外框与前面讲到的《雨》是一致的,不同的是里面的四笔。“雨”字里面的四笔是指不同的四个或八个小黑点,“两”字里面的四笔是指不同的四个或八个小白圆圈。“两”字也指学题二十三、学题二十四。 《谷梁传》卷三万三千九百八十二 见学题二十五、学题二十六、学题二十七 学题二十五仍称《黄帝》。但这个《黄帝》的位置是斜型的,学题二十六、二十七是在这位《黄帝》理论中划分出来的书面表达方式。 汉字《廿》 是指学题二十五中那个半边白心和白色的眼睛。“廿”字左边的“十”字,是指学题二十五中的半边白心,右边十字是指学题二十五中的白色眼睛,“廿”字中的上下两横的连接是指这位《黄帝》的斜型方位。 汉字《田》 是指学题二十六、二十七。“田”字的外框是学题二十六、二十七中的那两个四方框,“田”字之中的四个小方块,是指的学题二十六、二十七中的各自的四个小白圆圈,“田”字中的“十”字,是指学题二十六、二十七中的半边白心。 汉字《世》 是指的学题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之中的各自的半边白心。在这里要将“世”字反着看,“世”字中间的一个“十”字,是指学题二十六中的半边白心,右边的“十”字,是指学题二十五中的半边白心,左边的“十”字是指学题二十七中的半边白心。《周易》中“用黄牛之革”就是表达学题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中的数学理论。“牛”字的第一笔,是“入”字左边的一短笔,也是“八”字左边的一短笔。 见学题二十八、学题二十九、学题三十 学题二十八仍称《黄帝》。学题二十九、三十是在这位《黄帝》理论中划分出来的书面表达方式。由于这位《黄帝》是倒立型,所以学题二十九、三十的书面写作,属于数学“立体”公式。 汉字《吕》 上面一个“口”,是指《黄帝》的半边白心,下面的“口”是指这位《黄帝》的眼睛。 汉字《會》 是指学题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會”上面的两笔,是指学题二十九和学题三十中上面斜型的方块角,“會”字上面的一短横,是指学题二十九或学题三十中方块角下面的一个白色小圆圈,“會”字中间的一截,是指学题二十九和学题三十中黑白共体的两颗“心”,“會”字下面的一节是指学题二十八,即“日”字上面的白面是指学题二十八中上面的白心,“日”字下面的白面是指学题二十八中这位倒立型《黄帝》的眼睛。《周易》中的“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就是说的学题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之中的数学理论。 《谷梁传》卷三万四千八百零五 见学题三十一、学题三十二、学题三十三 学题三十一仍称《黄帝》,这位《黄帝》的位置是一种斜型。《周易》之中的“东北丧朋”就是指的这位《黄帝》,《周易》中的“臣弑其君”就是指的学题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之中的数学理论。 汉字《白》 是指的学题三十一。“白”字的第一笔是指的学题三十一中的半边黑心,“白”字上面的一块空白是指学题三十一中的半边白心,“白”字下面的一块空白,是指学题三十一中《黄帝》的眼睛。学题三十二、三十三是对学题三十一的表达方式。 汉字《君》 是指学题三十二。“君”字上面的横“山”,是指学题三十二那个四方外框,“君”字地一斜笔,是指学题三十二那个黑白心盘的斜型分界线,“君”字下面的“口”,是指学题三十二中的半边白心。 汉字《哭》 是指学题三十二、三十三。“哭”字上面左边的一个口,是指学题三十二中的半边白心,右边 的口是指学题三十三中的半边白心,“哭”字中间的一长横,是指学题三十二与学题三十三之间的连接线,“哭”字下面的“人”字按前面的“人”字说明查对,“哭”字下面的一点,是指学题三十二右下角之中的一个小白圆圈或学题三十三中的半边黑心,“哭”字之中的一点脱离“哭”字的主体,就是强调这个的双重理论。 汉字《巫》 是指学题三十二和学题三十三。前面已经讲到“雲、霜、雷”等字上面的变形“雨”是取代正体“雨”,在这组的学题中所要使用的“巫”,就是用来取代正体“两”的。《周易》中“品物流 幵刂”之经句,就是指的“雨与巫”的理论法规,请在随后的卷文中见“來”字的解释说明。 《谷梁传》卷三万五千零九十六 见学题三十四、学题三十五、学题三十六 学题三十四仍然称作《黄帝》,这位《黄帝》的位置又是一种平型体。学题三十五、三十六是对学题三十四的表达方式。 汉字《吐》 是指学题三十四。“吐”字左边的“口”,是指学题三十四中的《黄帝》白色的眼睛,“吐”字右边的“十”字,是指学题三十四中的半边白心,“吐”字右下边的一横,是指学题三十四中“心盘”的黑白分界线。 汉字《高》 是指学题三十五、三十六中的两个黑白心盘。“高”字开头的一笔,是指学题三十六中的半边黑心,“高”字的第二笔,是指学题三十六中心盘的黑白分界线,“高”字上面的口,是指学题三十六中的半边白色的心,“高”字下面的方形外框,是指学题三十六中的那个四方框,“高”字下面的口,是指学题三十五中上面的半边白心。 汉字《來》 是指学题三十五、三十六中各自不同方位的四角五星符号。“來”字中间通往上下的一直笔,是指学题三十五中通往上下的两个“星”的垂直线,“來”字上面的一横,是指学题三十六那个四方框上面的一横,“來”字下面的两笔,是指学题三十六中的白色心盘那一面的两个星符线,所以“來”字两边的四笔,既指学题三十五中的指向四正方的四个小白圆圈,也指学题三十六中指向四维方的四个小白圆圈。《周易》经句“元亨”是表达的学题三十五、三十六,“亨”字下面的半边“乃”字,是指的学题三十六中的右上角,见“田”字少三角。《周易》经句“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中的理论就是表达的学题三十四与学题三十五、三十六的理论关系。“焚”字上面的两个“木”,就是没有两个小人的空“來”字,也就是说,“來”字可以用于学题三十五,也可以用于学题三十六。“死”字的左下边是指学题三十五中的斜型方块,“死”字的右下边是指学题三十六中的正方块。“如”字左边的“女”字是指学题三十五中的斜型方块少了上角,只剩三个角。“弃”字中的这个角,是指学题三十五中的斜型方块少了上、下、右三个角,只剩左边一个角。 以上只是对中华“国学”以最直观的题解法(或称“图解法”)的方式进行了粗略的讲述,其目的,只是想说明:中华国学是“图学”,不是“音学”,是“数学、物理学”,不是“人伦社会学”!为展现中华国学的博大精深,我再以另一种学题形式来表达《谷梁传》。 见学题 以上我展示的学题在先古称为《三苗》,这就是中国的“国学”! 如果要通读《通天连列传》、《通地连列传》、《连山》、《归藏》、《周易》等国学经学书传,就必须熟读以上学题的《三苗》法规,学到了《三苗》的国学之法,就能读中华万古的经学之书。 朋友们在参阅《三苗》学题时,要清楚两个认识。其一,以上的《谷梁传》早于我们所现在使用的文字,也就是说,早期的《谷梁传》是只有图,而无文字,学题中的文字(题称)是周文王姬伯昌 所命。图与题称理论一致,文字体系不同。 对于以上《三苗》学题能通读的学者虽然不是很多,但从我对文史易哲资料的查阅情况看,认为有几位学者具有一定的国学功底。如俞伟超先生(《先楚与三苗文化的考古推测--为中国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而作》 《文物》1980年 第九期)、张正烺先生(《春秋事语》解题 《文物》 1977年 第一期)等。 阅读和理解《三苗》学题的歌诀: 手搭凉棚落帽高,目击残云下半腰; 遍地柴薪无樵者,明言栈道爬藤条。 贴图请见:http://www.guguo.com/bbs/dispbbs.asp?boardID=5&ID=24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