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门遁甲》与原始数学(阵法篇)

(二) 《奇门遁甲》(阵法篇)


《奇门遁甲》不仅运用于文学,它也被用于军事。如在历史上流传甚广的阵法:八阵图、八卦阵、八门生绝阵、龙门阵、长蛇阵、九曲黄河阵......等,都是以中华国学理论为基础,其法称作《奇门遁甲》,其精髓就是“移形”。

下面仍以学题的形式来进行解剖和分析。见学题一、二、三

学题一之中的写作分为左、中、右,而左右的图形都是三圈封闭的圆圈,谈不出什么理论,中题的三根直线也谈不出什么理论。

学题二的左、中、右,与学题一的不同点是在学题一的基础上“断”了线。这种断线是有极其深涵的理论原则的。

这八个元素用中华第三代汉字来对应,就是“乾、坤、艮、兑、震、巽、坎、离”。

学题二中的右题,同样是断线。左题与右题的不同点是,右题所断出来的“坤”在学题的上方,“乾”在学题的下方,与左题的位置正好相反。从理论的角度讲,右题理论是在左题理论上“反道”断线而成。

学题二中的中题也是经过断线后的“元素”,在断线过程中,将“乾”这个元素摆在正中间,将断出来的“坤”元素各分一半摆在两头。为什么要这样断呢?

如果将中题中的“乾”往上方位一推(参考学题一中的中题),那么两头就到了下方位,其形就变成了学题二之中左题的形状;如果将中题的“乾”拉向下方位,两头就到了上方,其形状就变成了学题二右题的形状。这个“推”与“拉”,在学术上称作“移形”。这种移形法启迪了中国历代的兵家,并在此基础上推演出各种“阵法”。学题三显示的就是“八门生绝阵”,也称八卦阵、八阵图。

从大体来讲,学题三是“阵式”,学题二是“阵法”,学题一是“效益”。而学题一的效益和学题三的阵法全是依靠学题二的“移形”而来。这种“移形法”的国学之称就是《奇门遁甲》。

中国历史上历代兵家所摆出的龙门阵、长蛇阵、九曲黄河阵、诸仙阵、冰封雪地阵、太极金刚阵、铁板飞钹阵等阵法全部采用学题二的“移形大法”理论作指导的。中国历史上的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公式是学题二的变形,张衡的地动仪的理论也是学题二的变形。